分布和地形地貌
面积37.1万亩,分别占全省耕地和水稻土的0.22%和0.54%.分布于盆中和盆边中、低山河谷阶地、山间谷地和山前台地以及平原地区2~4级阶地缓坡垄背两侧,海拔500~800米,遍及成都、宜宾、泸州、乐山、绵阳、雅安、德阳等7地,市的26个县(市、区),其中以彭县、新津、双流、叙永、古蔺、江安等县分布范围较广,面积较大。
母质
三迭系、侏罗系黄色砂泥岩风化的坡积物或第四系更新统黄色粘土发育的黄壤
主要性状
该土种成土母质主要由三迭系、侏罗系黄色砂泥岩风化的坡积物或第四系更新统黄色粘土发育的黄壤发育而成。土体深厚一般100厘米左右,由于土壤多处于经常受侧渗水漂洗的部位,耕层以下形成明显的漂洗层,土壤颜色退淡。呈小棱块状结构,结构内形成厚实连片的白色胶膜和多量铁锰锈斑的潴育层,剖面为A’-Pb-Wa2b2型。pH5.0~6.5,同一剖面内,pH值底层略高于表层。土壤粘重,多为壤质粘土。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中等,全钾、速效钾偏低,全磷、速效磷严重不足,有效钼、锌含量偏少,有效硼极缺。
生产性能
该土种土体深厚,质地粘重,耕性不良,宜耕期短,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壤养分储量低,肥力水平差。由于受侧渗水影响,土性冷,养分释放迟缓,水稻前期返青分蘖慢,长势差,中后期随气强土温回升,养分释放加快,施肥稍有不当则造成无效分蘖增多,贪青晚熟减产。土壤水溶性硼含量低,常有油菜“花而不实”现象发生。农业利用多为水稻一小麦(油菜),一年两熟,部分为水稻一冬水。改良利用应增施有机肥,实行稿秆还田,培肥土壤;增施磷、钾肥,补施硼、钼肥,实行配方施肥;氮素化肥采用前重后轻施肥方法;注意搞好区域和田间排水,防止湿害、草害,夺
典型剖面发生层
发生层名称 |
发生层厚度(cm) |
发生层质地 |
发生层结构 |
详细 |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发生层次名称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质地 |
有机质(g.kg-1)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