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和地形地貌
面积18.06万亩,分别占全省耕地和水稻土的0.11%和0.26%,分布于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低洼处,海拔440-700米。比较集中于成都市的郫县、新都、灌县、崇庆、温江、新津、金牛、青白江、双流等9个县、市(区)。
主要性状
该土种成土母质主要由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发育而成,土体深厚,多在80厘米以上,分布位置低,地下水位常在20-50厘米,由于长期积水,通气状况差,土壤呈潜育态发育,耕层以下呈暗灰色,潜育层青灰色,软块状结构,亚铁含量高,剖面为A'-Pbs-G3型。土壤颗粒中粉砂含量高,质地多为粉砂质壤土。由于受上游含碳酸钙水的浸渍,土壤碳酸钙含量耕层平均达4.71%。石灰反应强烈,pH7.4-8.5。多呈微碱性反应。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养分含量较丰富,全磷全钾含量中等,有效磷偏少,有效钾严重缺乏。有效微量元素中,锌不足硼极缺。
生产性能
该土种质地适中,易耕作,由于分布位置较低,常受灌溉水和河水影响,种稻期地下水返至耕层,土烂、泥温低,碳酸盐含量高,多里微碱性反应,致使水稻产生缺钾、少锌而坐蔸;加之当地有施用石灰提高土温的习惯,加剧了缺磷和缺微量元素症状的发生;种小春整地质量差,苗黄、死苗严重,加上草害、病害导致减产。亩产水稻150-400公斤,油菜50-1OO公斤,绿肥鲜草00公斤。改良利用上,应深挖排水沟搞好区域排水,消除“水肿病”,以利小春作物适期种植和正常生长;水稻应栽多孽壮秧,适当增加基本苗;增施磷、钾肥,补施锌、硼肥;早追肥,
典型剖面发生层
发生层名称 |
发生层厚度(cm) |
发生层质地 |
发生层结构 |
详细 |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发生层次名称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质地 |
有机质(g.kg-1)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