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和地形地貌
有耕地143.29万亩,占全省耕地土壤的0.86%,占旱耕地土壤的1.46%。主要分布在盆地山地中低山坡脚或缓坡地带,海拔1200米以下。遍及涪陵、泸州、广元、宜宾、万县、重庆。绵阳等9个市(地、州)的26个县,其中涪陵地区面积最大,其次为泸州市,广元市和宜宾地区。
主要性状
该土种主要由志留系地层的砂、页岩风化物发育而成,土体厚70厘米左右。风化度较低,土体内含较多的“扁形”石块,大于2毫米的石砾含量在10-25%之间,剖面为A-B-C型,上下颜色分化不明显,为灰黄色或黄棕色,酸性至微酸性反应,pH5.0-6.2.表层平均厚20厘米,砂粘适中,砂粒、粉砂粒、粘粒含量大致各占1/3,多为粘质壤土,粒状结构,疏松。心土层、底土层粘粒明显增加,多为壤质粘土,块状结构。土壤养分中唯有效磷含量极低,其余养分均较丰富。
生产性能
该土种土层较厚,砂粘适中,结构好,无障碍层次。好耕作,省工,宜耕期长。保水保肥性较好,有一定的抗旱能力,灌透一次水可抗7天太阳暴晒。养分含量较高,供肥较平稳,有后劲,不择肥。一般为小麦-玉米(间甘薯)轮作,玉米亩产150-250公斤,小麦亩产100-150公斤,甘薯亩产90-110公斤。种烤烟、茶叶产量高,质量好,是本土属中肥力较高的土种。主要问题是酸性强,石块多,海拔高,气温低,农业产品受到一定限制。应施适量石灰加以改良,同时逐年拣出大石块,破底深耕,传厢并土,增厚土层;增施渣肥、厩肥和磷肥,培肥土壤;
典型剖面发生层
发生层名称 |
发生层厚度(cm) |
发生层质地 |
发生层结构 |
详细 |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发生层次名称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质地 |
有机质(g.kg-1)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