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1. 归属与分布 薄糟石土,属褐土性土亚类幼褐泥土土属。主要分布在辽宁
省西部的朝阳、北票、凌源、建平、阜新等县(市),处于石丘陵的顶部,现已全
部开垦耕种。面积为7.9万亩。
2. 主要性状 该土种发育在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凝灰岩等风化残坡积物上,
剖面为A11—(Bt)—C型。该土侵蚀严重,土体浅薄,厚度小于30cm;全剖面砾石含
量高,通常在15%以上,具粗骨性特点;(Bt)层粘化不明显,粘化值1.17。土壤
pH7.6—8.4,呈微碱性反应。阳离子交换量在20.0me/100g土左右。碳酸钙含量1—
2%,由表层向下逐渐增大。土壤养分含量较缺乏,据7 个剖面分析:表层有机质含
量1.40%,全氮0.087%,全磷0.034%,处于缺磷状态;全钾含量稍高,平均1.65%,
属中等水平。
3. 典型剖面 采自阜新市阜新县老河土乡梅力板村。 石质丘陵顶部, 海拔
415m。成土母质玄武岩风化物。年均温7.3℃,年降水量500mm,≥10℃积温3310℃,
无霜期151天。种植杂粮、豆类。
A11层:0—14cm,浊黄色(湿,7.5Y6/3),砂质壤土,粒状结构,疏松,植物
根系多,无石灰反应。
(Bt)层:14—20cm,淡黄色(湿,2.5Y7/3),砂质粘壤土,块状结构,稍紧,
植物根系少,石灰反应弱。
C层:20—54cm,灰棕色(湿,5YR5/2),砂质粘壤土,块状结构,稍紧,含有
岩石碎屑。
4. 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土体薄,土壤养分含量低,适种作物窄,只能种植
小杂粮和小杂豆等作物,正常年景亩产仅50—100kg,如遇干旱则颗粒无收。 另外
,该土处于石质低山丘陵顶部,地势高,坡度陡,一般均大于15°;加之已垦耕种,
自然植被遭到破坏,使土壤板结,降低了蓄水的能力,水土流失严重,如果不采取
防治措施,经过若干年后,土体会越来越薄,形成岩石裸露。今后在改良利用方面
应采取如下措施:停止耕种,退耕还林、还牧;退耕后应封山育草、良林,提高植
被覆盖度,缓解土壤侵蚀速度,一般可先栽种灌木林及牧草,而后有计划地栽种经
济林。
主要性状
全剖面砾石含量高,通常在15%以上,具粗骨性特点;(Bt)层粘化不明显,粘化值1.17。土壤pH7.6—8.4,呈微碱性反应。阳离子交换量在20.0me/100g土左右。碳酸钙含量1—2%,由表层向下逐渐增大。
生产性能
该土种土体薄,土壤养分含量低,适种作物窄,只能种植小杂粮和小杂豆等作物
典型剖面物理性质
发生层次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详细 |
典型剖面化学性质
发生层次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详细 |
典型剖面养分
发生层次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