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1. 归属与分布 青塥黄斑田,属潴育水稻土亚类潮粘田土属。 主要分布在浙江省
境内杭嘉湖、宁绍水网平原,与黄斑田交错分布,只是微地形较低,海拔2.0m左右,以嘉
兴市城郊区、海盐和宁波市鄞县、余姚面积最大,共有46.5万亩。
2. 主要性状 该土种起源于河相或河海相沉积物。由于所处微地形较低, 地下水
位较高,平均为60.9±21.6cm(n=60),加之土体内排水不良以及土壤管理不当;致使土壤
渍滞,在犁底层以下出现青灰色粘闭的青泥层(g),母土层为古黄斑层,故称青塥黄斑田。
其剖面为Aa—Ap—Pg—W—C型。土体深达1m以上。土壤剖面自上而下:质地逐步变粘,由
粉砂质粘壤土或壤质粘土变为壤质粘土或粉砂质粘土;土壤pH值逐步升高,由6.0—7.0至
6.5—7.5;盐基饱和度均在90%以上。紧接犁底层即出现厚度大于10cm的青泥层, 亚铁反
应在二级以上,该层粘粒相对积聚,增强了粘闭程度和滞水性能,种稻期间测定30cm土层
内的水吸力小于30mba,只有大于100μm的大孔才充气,因而增强了土壤还原势, 铁的晶
胶率略高于Ap层,故为Pg层,显示潜育化特征。潴育层发育较好,棱柱状结构,有大量铁
锰斑纹,氧化铁的晶胶率为17.12,分别为耕层、犁底层和青泥层的13.3倍、10.4倍和8.1
倍。耕层土壤有机质3.24%,全氮0.194%,速效磷6ppm,速效钾97ppm(n均为713);有效微
量元素锌1.54ppm、铜6.31ppm、铁201ppm、锰53ppm(n均为63)、硼0.41ppm(n= 24)、钼0
.12ppm(n=2)。
3. 典型剖面 采自嘉兴市郊区七星乡大树村,水网平原,海拔1.9m,河相沉积物。
年均温15.7℃,年降水量1195mm,无霜期225天,≥10℃的积温4938℃。
Aa层: 0—13cm,棕灰色(湿,10YR 5/1),壤质粘土,碎块状结构,松软,根系密集,
有少量铁锈斑,pH(H2O)6.6,有机质3.51%,胡敏酸碳0.25%,富里酸碳0. 33%,胡富比0
.76。
Ap层: 13—24cm,蓝灰色(湿,5BG 6/1),壤质粘土,块状结构,稍紧实,少量根系,
pH(H2O)6.8,有机质3.28%。
Pg层: 24—36cm,暗蓝灰色(湿,5BG 4/1),壤质粘土,棱柱状结构,紧,pH(H2O)7
.4。
W层: 36—100cm,黄棕色(湿,10YR 5/8),粉砂质粘土,棱柱状结构,有大量铁锰斑
纹,pH(H2O)7.8。
C层: 100cm以下,为黄斑层。
4. 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由于在剖面中夹有青泥层,此层离地表越近, 对根系活力
及土壤环境影响越大,表现为滞水粘闭,耕性较差,作物迟发,肥料反应迟钝等。种植制
度为麦—稻—稻或肥—稻—稻,常年粮食亩产700—750kg。在改良措施上,首先是开沟排
水,冬作要开深沟破塥。实行水旱轮作,减少水耕水耙次数,维护土壤结构。增施有机肥,
据嘉兴农校定位试验,大麦、早稻施厩肥的土块破裂模数分别为3.69kg/cm2、4.49kg/cm2,
比对照5.54kg/cm2小,通气孔隙度分别为12.6%、16.8%,比对照9.9%多,差异均达到极显
著水平。
分布和地形地貌
浙江省境内杭嘉湖、宁绍水网平原,与黄斑田交错分布,只是微地形较低,海拔2.0m左右,以嘉兴市城郊区、海盐和宁波市鄞县、余姚面积最大
主要性状
土体深达1m以上。土壤剖面自上而下:质地逐步变粘,由粉砂质粘壤土或壤质粘土变为壤质粘土或粉砂质粘土;土壤pH值逐步升高,由6.0—7.0至6.5—7.5;盐基饱和度均在90%以上。紧接犁底层即出现厚度大于10cm的青泥层, 亚铁反应在二级以上,该层粘粒相对积聚,增强了粘闭程度和滞水性能,种稻期间测定30cm土层内的水吸力小于30mba,只有大于100μm的大孔才充气,因而增强了土壤还原势, 铁的晶胶率略高于Ap层,故为Pg层,显示潜育化特征。潴育层发育较好,棱柱状结构,有大量铁锰斑纹,氧化铁的晶胶率为17
土壤障碍因子
由于在剖面中夹有青泥层,此层离地表越近, 对根系活力及土壤环境影响越大,表现为滞水粘闭,耕性较差,作物迟发,肥料反应迟钝等。
生产性能
该土种由于在剖面中夹有青泥层,此层离地表越近, 对根系活力及土壤环境影响越大,表现为滞水粘闭,耕性较差,作物迟发,肥料反应迟钝等。种植制度为麦—稻—稻或肥—稻—稻,常年粮食亩产700—750kg。在改良措施上,首先是开沟排水,冬作要开深沟破塥。实行水旱轮作,减少水耕水耙次数,维护土壤结构。增施有机肥,据嘉兴农校定位试验,大麦、早稻施厩肥的土块破裂模数分别为3.69kg/cm2、4.49kg/cm2,比对照5.54kg/cm2小,通气孔隙度分别为12.6%、16.8%,比对照9.9%多,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
典型剖面物理性质
发生层次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详细 |
典型剖面化学性质
发生层次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详细 |
典型剖面养分
发生层次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