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1. 归属与分布 乌棕灰泥,属棕色石灰土亚类棕灰泥土属。多分布在中、 高丘地区较平缓或低洼地段。周围坡度较陡处,常有岩石裸露。江西多数地市有分布,其中以新
余、上饶两地市面积较大,赣州、宜春等地市有少量面积,共58.7万亩。
2. 主要性状 该土种母质为泥盆纪—三迭纪沉积灰岩(主要是石灰岩,少数为白云
质灰岩和泥质灰岩)风化物。土体较厚,可达50—70cm,剖面为A—C型,表土层约15cm 左
右,呈棕色或暗红棕色,心土层则较厚,但淀积不甚明显,结构面有胶膜出现。心土层之
下夹杂母岩碎块较多,与母岩相接处,常见到残留碳酸钙结皮。质地粘重,其粘粒含量除
表土层稍低外,一般为50%左右,而细砂较少。质地多为粉砂质粘土—粘土。 但整个土体
含石砾较多,约在10%左右。pH在7.0左右。有效阳离子交换量达15me/100g土左右, 且被
盐基离子所饱和。土壤速效性养分中,磷的含量较低,其余均较高。据39个农化样分析结
果:有机质4.34%,全氮0.21%,碱解氮128ppm,速效磷5ppm,速效钾69ppm。
3. 典型剖面 采自宜春市寨下乡塘下村。低丘中部,母质为石灰岩风化物。 海拔
约150m。年均温17.2℃,年降水量1609mm,无霜期272天,≥10℃积温5409℃。 植被为疏
林灌丛,生长小山竹、野菊花、刺槐、五节芒等,覆盖度70—80%。
A层: 0—20cm,暗红棕色(湿,5YR 3/2),棕色(干,7.5YR 4/4),粉砂质粘土,较松,
团块状结构,有多量根系。
C1层: 20—48cm,暗红棕色(湿,5YR 3/2),红棕色(干,5YR 4/8),粘土,团块状结
构,有少量胶膜,紧实,夹有少量半风化母岩碎块。
C2层: 48—100cm,暗红棕色(湿,5YR 3/6),亮红棕色(干,5YR 5/8),粘土, 块状
结构,紧实,夹有少量半风化母岩碎片。
4. 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是石灰(岩)土类中发育较好的一种石灰土, 土体深厚,
氮、磷、钾、钙等养分丰富。目前植被主要以野菊花、白茅、斑茅、五节芒和小山竹等草
灌为主,间有乌桕和油桐等阔叶林木,覆盖度较高,侵蚀较轻,仅局部地段有水土流失现
象。由于覆盖度较高,枯枝落叶较多,因而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土壤理化性状很好。但
因受母岩易蚀性的影响而土壤抗蚀能力差,如果植被一旦遭受破坏后则恢复十分困难。因
此,应十分重视封山育林,严禁乱砍滥伐。利用上应以林为主,保护和发展喜钙的如油桐、
乌桕、柏木、香椿、棕榈等用材林和经济林。育林方法应采取穴植,避免全垦,防止水土
流失。
分布和地形地貌
中、 高丘地区较平缓或低洼地段。周围坡度较陡处,常有岩石裸露。江西多数地市有分布,其中以新
母质
泥盆纪—三迭纪沉积灰岩(主要是石灰岩,少数为白云质灰岩和泥质灰岩)风化物
主要性状
土体较厚,可达50—70cm,剖面为A—C型,表土层约15cm 左右,呈棕色或暗红棕色,心土层则较厚,但淀积不甚明显,结构面有胶膜出现。心土层之下夹杂母岩碎块较多,与母岩相接处,常见到残留碳酸钙结皮。质地粘重,其粘粒含量除表土层稍低外,一般为50%左右,而细砂较少。质地多为粉砂质粘土—粘土。 但整个土体含石砾较多,约在10%左右。pH在7.0左右。有效阳离子交换量达15me/100g土左右, 且被盐基离子所饱和。土壤速效性养分中,磷的含量较低,其余均较高。
生产性能
该土种是石灰(岩)土类中发育较好的一种石灰土, 土体深厚,氮、磷、钾、钙等养分丰富。目前植被主要以野菊花、白茅、斑茅、五节芒和小山竹等草灌为主,间有乌桕和油桐等阔叶林木,覆盖度较高,侵蚀较轻,仅局部地段有水土流失现象。由于覆盖度较高,枯枝落叶较多,因而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土壤理化性状很好。但因受母岩易蚀性的影响而土壤抗蚀能力差,如果植被一旦遭受破坏后则恢复十分困难。因此,应十分重视封山育林,严禁乱砍滥伐。利用上应以林为主,保护和发展喜钙的如油桐、乌桕、柏木、香椿、棕榈等用材林和经济林。育林方法应采取穴植,
典型剖面物理性质
发生层次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详细 |
典型剖面化学性质
发生层次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详细 |
典型剖面养分
发生层次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