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县市名称
抚顺
土种名称
腰砂山根土
土类名称
棕壤
亚类名称
潮棕壤
俗名
描述
1. 归属与分布 腰砂山根土,属潮棕壤亚类潮棕泥砂土土属。主要分布在辽 宁省抚顺、本溪,丹东、大连、沈阳、铁岭等市境内,以清原、新宾、凤城、东沟、 苏家屯、铁岭、开原等县(市、区)较为集中,多处于丘陵坡脚及洪积扇上。面积 40.7万亩,均为旱耕地。 2. 主要性状 该土种发育在岩石风化坡洪积母质上,剖面为A11—A12—B—B u—Cu型。土体中夹有大于20cm厚的砂土层或砾石层,属夹砂型, 夹砂层出现在土 体30—50cm中,平均厚度30cm,质地砂质壤土,砂粒含量80%以上,容重偏高, 大 孔隙多,毛管孔隙少。Bu层受地下水或侧流水的影响(水位2—3m), 有锈纹锈斑 及铁锰结核。土壤呈微酸性或中性,pH5.6—7.3。阳离子交换量16me/100g 土左右 。据39个农化样分析:有机质含量1.48%,全氮0.088%,速效磷5ppm,速效钾90ppm。 3. 典型剖面 采自丹东市东沟县新农乡鹿圈村。丘陵缓坡下部,海拔42m。 年均温8.2℃,年降水量890mm,≥10℃积温3300℃,无霜期170天。种植玉米。 A11层:0—16cm,棕灰色(湿,7.5YR5/1),砂质粘壤土,屑粒状结构,疏松, 植物根系多,pH5.6。 A12层:16—24cm,灰棕色(湿,7.5YR5/2),粘壤土,片状结构,紧,植物根 系少,pH5.7。 B层:24—63cm,亮棕色(湿,7.5YR5/8),重砾质砂质壤土,单粒状结构,松 散,砾石含量30%以上,植物根系极少,pH6.1。 Bu层:63—100cm,浊红棕色(湿,5YR4/4),粉砂质粘壤土,块状结构,紧实, 有少量锈纹锈斑,以及铁锰胶膜,pH6.1。 4. 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耕层质地适中,耕性好,适耕期长,保水保肥能力 较强。但由于土体中、下部有夹砂层的出现,使土壤既漏水漏肥,又阻隔了地下水 沿毛管上升,补充水分的不足。因此在降雨量少的地区,作物易受干旱危害。目前 多种植谷子、花生、小杂粮等作物,产量较低。今后在改良利用方面应重点采取如 下措施:拉泥压地,加厚耕作层,既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又可增加作物根系活动 范围;不宜深翻,以免把砂土翻入耕层;要多施农肥,施用化肥应根据作物需要分 期多次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分布和地形地貌
丘陵坡脚及洪积扇上
面积(公顷)
27,133
面积(万亩)
41.0
母质
岩石风化坡洪积
剖面构型
A11—A12—B—Bu—Cu
有效土体深度
主要性状
土体中夹有大于20cm厚的砂土层或砾石层,属夹砂型, 夹砂层出现在土体30—50cm中,平均厚度30cm,质地砂质壤土,砂粒含量80%以上,容重偏高, 大孔隙多,毛管孔隙少。Bu层受地下水或侧流水的影响(水位2—3m), 有锈纹锈斑及铁锰结核。土壤呈微酸性或中性,pH5.6—7.3。阳离子交换量16me/100g 土左右
生产性能
该土种耕层质地适中,耕性好,适耕期长,保水保肥能力较强。但由于土体中、下部有夹砂层的出现,使土壤既漏水漏肥,又阻隔了地下水沿毛管上升,补充水分的不足。因此在降雨量少的地区,作物易受干旱危害。目前多种植谷子、花生、小杂粮等作物,产量较低。
土壤障碍因子
土地利用
旱地
典型剖面景观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详细

典型剖面发生层
发生层名称 发生层序号 发生层厚度(cm) 详细

典型剖面物理性质
发生层次名称 发生层序号 层次相对厚度(cm) 详细

典型剖面化学性质
发生层次名称 发生层序号 层次相对厚度(cm) 详细

典型剖面养分
发生层次名称 发生层序号 层次相对厚度(cm)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