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1. 归属与分布 黄粉泥田,属潴育水稻土亚类黄砂泥田土属。 分布在浙江省境内
泥页岩低山丘陵的山垅,以杭州市淳安、桐庐,绍兴市诸暨、绍兴和湖州市安吉面积最大,
共有53.8万亩。
2. 主要性状 该土种起源于泥页岩风化发育的黄红壤再积物, 经水耕熟化后发育
而成潴育水稻土。其剖面为Aa—Ap—W—C型。
土体深达1m以上,各发生层中0.02—0.002mm的粉粒含量高达40%以上,为粉砂质粘壤
土,土壤易闭结,故称之为黄粉泥田。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但部分田块因常年施用
多量石灰,以致pH(H2O)高达7.5—8.0。潴育层发育较好,呈浅灰棕色(干,10YR 6/2) ,
棱柱状结构,铁锰斑纹与结核较多,氧化铁的晶胶率为5.09,分别为耕层和犁底层的 3.4
倍和21倍。根据农化样(n=392)统计:耕层土壤有机质3.12%,全氮0.318%,速效磷4ppm,
速效钾58ppm;有效微量元素锌1.18ppm、铜3.01ppm、铁148ppm、锰35ppm(n均为61)、硼0.
17ppm、钼0.22ppm(n均为11)。
3. 典型剖面 采自临安县绍鲁乡交口村冷水圩门前畈,山垅田,海拔170m, 黄红
壤再积物。年均温15.5℃,年雨量1417mm,无霜期229天,≥10℃积温4840℃。
Aa层: 0—12cm,浊黄橙色(干,10YR 6/4),粉砂质粘壤土,碎块状结构,疏松, 容
重0.84g/cm3,pH(H2O)6.5。
Ap层: 12—20cm,浊黄橙色(干,10YR 6/4),粉砂质粘壤土,块状结构,较紧, pH
(H2O)6.5。
W层: 20—50cm,灰棕色(干,10YR 6/2),粉砂质粘土,棱柱状结构, 铁锰斑纹与结
核较多,pH(H2O)6.9。
C层: 50—100cm,亮黄棕色(干,10YR 6/6),粉砂质粘土,块状结构,紧实,pH(H2O)
6.5。
4. 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土壤粉砂含量高,易淀浆板结,通透性差, 早稻不易起
发,往往后期脱肥早衰。水利条件一般。种植制度以麦—稻两熟为主,其次是麦—稻—稻。
常年粮食亩产650—750kg。早稻基础亩产为240.3kg(杭州市试验), 表明土壤肥力中等偏
低。由于长期偏施氮肥,致使氮、磷、钾比例失调,出现缺磷少钾。故要增施磷、钾肥和
有机肥,培养地力,提高作物产量。
分布和地形地貌
浙江省境内泥页岩低山丘陵的山垅,以杭州市淳安、桐庐,绍兴市诸暨、绍兴和湖州市安吉面积最大,
主要性状
土体深达1m以上,各发生层中0.02—0.002mm的粉粒含量高达40%以上,为粉砂质粘壤土,土壤易闭结,故称之为黄粉泥田。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但部分田块因常年施用多量石灰,以致pH(H2O)高达7.5—8.0。潴育层发育较好,呈浅灰棕色(干,10YR 6/2) ,棱柱状结构,铁锰斑纹与结核较多,氧化铁的晶胶率为5.09,分别为耕层和犁底层的 3.4倍和21倍。
生产性能
该土种土壤粉砂含量高,易淀浆板结,通透性差, 早稻不易起发,往往后期脱肥早衰。水利条件一般。种植制度以麦—稻两熟为主,其次是麦—稻—稻。常年粮食亩产650—750kg。早稻基础亩产为240.3kg(杭州市试验), 表明土壤肥力中等偏低。由于长期偏施氮肥,致使氮、磷、钾比例失调,出现缺磷少钾。故要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培养地力,提高作物产量。
土壤障碍因子
土壤粉砂含量高,易淀浆板结,通透性差
典型剖面物理性质
发生层次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详细 |
典型剖面化学性质
发生层次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详细 |
典型剖面养分
发生层次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