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县市名称
徐州
土种名称
山黄土
土类名称
褐土
亚类名称
淋溶褐土
俗名
描述
1. 归属与分布 山黄土,属淋溶褐土亚类老褐泥土属。 主要分布于江苏省徐州市石灰岩残丘的下坡,海拔30—55cm。面积25.8万亩(其中耕地14.35万亩), 以铜山县面积 最大。 2. 主要性状 该土种发育于石灰岩风化残积物,土壤颜色偏黄,剖面为A—B—C型, B层有不同程度的粘化,土体上松下紧,质地以壤质粘土为主,B层粘化值为1.23(n=7),B 层硅铝率3.44,硅铁铝率2.64,盐基饱和。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尤其缺乏氮磷、钾素比较 丰富。A层有机质0.99%,全氮0.072%,全磷0.038%,速效磷3ppm,全钾1.809% , 速效钾 123ppm(n均为19)。阳离子交换量19.59me/100g土。土壤微碱性,pH7.9。 3. 典型剖面 采自铜山县汉三乡吴楼村,石灰岩残积物。 海拔 40m , 地下水位 105cm。年均温14℃,年降水量869mm,无霜期209天,≥10℃积温4612℃。 玉米—小麦轮 作。 A层: 0—19cm,灰黄棕色(10YR 5/2),壤质粘土,小块状结构,有少量黑棕色铁锰结 核。 AB层: 19—51cm,黄棕色(10YR 5/6),粘壤土,大块状结构,根系中量,有少量铁锰 结核。 B层: 51—80cm,黄棕色(10YR 5/8),砂质粘壤土,中至大块状结构,根系少, 有少 量铁锰结核。 BC层: 80—100cm,暗棕色(10YR 3/4),壤质粘土,中至大块状结构,有铁锰结核。 4. 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质地砂粘适中,耕性好适耕期长,一般雨后2—3 天即可 耕作,适耕期7天左右,但湿耕不易翻垡,深耕易起坷垃。由于接受上部冲来的水土, 使 水肥条件和生物积累得到改善,排水条件较好,不受涝渍威胁,一般易旱不易涝。目前一 般种植小麦、玉米、甘薯,部分土壤种植蔬菜,要开辟水源,发展水浇地,增加有机肥和 无机肥的投入。
分布和地形地貌
江苏省徐州市石灰岩残丘的下坡,海拔30—55cm
面积(公顷)
17,200
面积(万亩)
26.0
母质
石灰岩风化残积物
剖面构型
A—B—C
有效土体深度
主要性状
该土种发育于石灰岩风化残积物,土壤颜色偏黄,剖面为A—B—C型,B层有不同程度的 粘化,土体上松下紧,质地以壤质粘土为主,B层粘化值为 1.23(n=7),B层硅铝率3.44,硅铁铝率2.64,盐基饱和。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尤其缺乏氮磷、钾素比较丰富。
生产性能
该土种质地砂粘适中,耕性好适耕期长,一般雨后2—3 天即可耕作,适耕期7天左右,但湿耕不易翻垡,深耕易起坷垃。由于接受上部冲来的水土, 使水肥条件和生物积累得到改善,排水条件较好,不受涝渍威胁,一般易旱不易涝。目前一般种植小麦、玉米、甘薯,部分土壤种植蔬菜,要开辟水源,发展水浇地,增加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投入。
土壤障碍因子
湿耕不易翻垡,深耕易起坷垃。
土地利用
旱地
典型剖面景观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详细

典型剖面发生层
发生层名称 发生层序号 发生层厚度(cm) 详细

典型剖面物理性质
发生层次名称 发生层序号 层次相对厚度(cm) 详细

典型剖面化学性质
发生层次名称 发生层序号 层次相对厚度(cm) 详细

典型剖面养分
发生层次名称 发生层序号 层次相对厚度(cm)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