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1.归属与分布 石柱黄泥土,属黄壤亚类灰山黄泥土属。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东南部
中、低山区石灰岩出露的岩溶槽谷地带。海拔1300m以下,集中分布在涪陵、万县、达县、
重庆、宜宾、乐山等地、市。面积214.9万亩。
2.主要性状 该土种由石灰岩和白云岩风化的残坡积物发育而成的耕种土壤。剖面为
A11--B--C 型。土体厚60cm左右,通体夹母岩碎屑,砾石含量12%--16%,质地以壤质
粘土为主。B层呈黄色,pH5.0--6.4,呈酸性或微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30%--35%,有
少量铁锰斑。据27个剖面样分析结果统计: A11层有机质含量2.43%,全氮0.139%,碱
解氮125ppm,速效磷2ppm,速效钾142ppm。有效微量元素含量 (n=13): 锌1ppm,铜
1.2ppm,硼0.3ppm,钼0.4ppm,铁16ppm,锰47ppm。
3.典型剖面 采自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鱼池乡鱼池村,石灰岩溶蚀洼地底部平缓处,海
拔1080m。母质为石灰岩风化的残坡积物。年均温14.5℃,年降水量984mm,>=10℃积温
4267℃,无霜期322天。小麦--玉米轮作。
A11层:0-22cm,浊黄色(湿,2.5Y6/3),重砾质粘壤土,团块状结构,稍紧,
根多,pH6.3。
B层:22-70cm,黄色(湿,2.5Y8/6),重砾质壤质粘土,块状结构,有少量铁锰
斑,紧实,根少,pH6.3。
BC层:70-100cm,黄色(湿,2.5Y8/6),壤质粘土,块状结构,夹有较多量的半
风化母岩碎屑物,pH6.4。
4.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分布区内雨日多、云雾大,气温偏低。土壤质地粘重,土性
偏凉,养分分解释放慢,作物前期出苗慢,生长差,后期作物长势较好。种植小麦、玉
米、黄豆、甘薯等,常年亩产350--400kg。改良利用上宜深耕炕土,重施热性有机肥和磷
肥以及微肥。热量条件好的地方可发展凉薯、生姜等作物。坡度大、土体又薄者,应退耕
还林,发展乌桕、油桐、楠竹、黄连、党参、五倍子等经济林木及中药材。
分布和地形地貌
四川盆地东南部中、低山区石灰岩出露的岩溶槽谷地带
母质
石灰岩和白云岩风化的残坡积物发育而成的耕种土壤
主要性状
通体夹母岩碎屑,砾石含量12%--16%,质地以壤质粘土为主。B层呈黄色,pH5.0--6.4,呈酸性或微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30%--35%,有少量铁锰斑
生产性能
该土种分布区内雨日多、云雾大,气温偏低。土壤质地粘重,土性偏凉,养分分解释放慢,作物前期出苗慢,生长差,后期作物长势较好。种植小麦、玉米、黄豆、甘薯等,常年亩产350--400kg。
典型剖面景观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
典型剖面高程 |
典型剖面地点年均温 |
典型剖面年降水(mm) |
详细 |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土种名称 |
发生层次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质地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