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地点UsageID
6,411
土壤类型ID
50,859
县市名ID
1,140
土种名称
壤质冷甸土
描述
1.归属与分布 壤质冷甸土,属草毡土亚类草毡壤土土属。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海东、海北、海南、海西、黄南、玉树、果洛等州(地)境内的高山阴坡及半阴坡区,海拔高度在青南地区多在4200m以上,海北、海南、海东、海西等州(地)在3650m左右。面积10525.8万亩。 2.主要性状 该土种母质为坡积残积物,剖面为As一A一AC一C型。土体厚度50一100cm,质地以粘壤土为主,含多量砾石。草毡层厚15一20cm,根系交织致密,富有弹性;腐殖质层较厚,多在20cm以上,棕黑色粒状结构,有机质含量8%一10%,过渡层有机质含量稍低。全剖面无石灰反应。土壤pH6.9一8.0,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土壤阳离子交换量20me/100g土左右。土壤生物积累作用强,有机质含量高,据55个剖面样分析结果统计:A层有机质含量9.72%,全氮0.448%,碱解氮195ppm,速效磷4ppm,速效钾109ppm。 3.典型剖面 采自久治县苏湖日麻乡。位于山坡中部,海拔4210m。母质为坡积物。年均温-0.6℃,年降水量695.7mm,≥5℃积温720.5℃,无绝对无霜期。植物主要有小嵩草、矮嵩草、苔草等,伴有珠芽寥、圆穗蓼、风毛菊、龙胆、高山柳等,覆盖度80%一90%。 As层:0一19cm,草毡层。 A层:19一40cm,棕黑色(干,7.5YR2/2),粘壤土,片状及粒状结构,稍紧实,根多,无石灰反应。 AC层:40一91cm,灰棕色(干,7.5YR4/2),壤质粘土,片状及粒状结构,稍紧实,根较多,无石灰反应。 C层:91cm以下,浊黄棕色(干,10YR5/3),粘壤土,片状结构,稍紧,根少,无石灰反应。 4.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所处地海拔高,且多位于阴坡,土壤阴冷潮湿,冬春季多被水雪覆盖,夏季冰雨消融后水分渗入土体,再加之降水充沛,利于牧草生长。因受热量条件限制,牧草生长低矮,株高仅2一11cm,但覆盖度大,产草量较高,平均亩产鲜草120一150kg,草质柔软适口,营养价值高,是优良的夏季妆场。今后应注意合理轮牧,并搞好草原植物保护工作。此类土壤上生长中草药种类多,在不破坏草场植被的前提下,可采取有组织有计划地采挖,增加经济效益。
分布和地形地貌
境内的高山阴坡及半阴坡区
面积(公顷)
7,017,200
面积(万亩)
10525.8
母质
坡积残积物
剖面构型
As—A—AC—C型
有效土体深度
50一100cm
主要性状
质地以粘壤土为主,含多量砾石。草毡层厚15一20cm,根系交织致密,富有弹性;腐殖质层较厚,多在20cm以上,棕黑色粒状结构,有机质含量8%一10%,过渡层有机质含量稍低。全剖面无石灰反应。土壤pH6.9一8.0,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土壤阳离子交换量20me/100g土左右。
土壤障碍因子
生产性能
该土种所处地海拔高,且多位于阴坡,土壤阴冷潮湿,冬春季多被水雪覆盖,夏季冰雨消融后水分渗入土体,再加之降水充沛,利于牧草生长。因受热量条件限制,牧草生长低矮,株高仅2一11cm,但覆盖度大,产草量较高,平均亩产鲜草120一150kg,草质柔软适口,营养价值高,是优良的夏季妆场。
土地利用
天然牧草地
典型剖面景观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典型剖面高程 典型剖面地点年均温 典型剖面年降水(mm) 详细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土种名称 发生层次名称 发生层序号 层次相对厚度(cm) 质地 详细

统计剖面理化性质
省名 土种名称 发生层名称 质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