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地点UsageID
6,339
土壤类型ID
50,823
县市名ID
1,287
土种名称
厚暗平土
描述
1.归属与分布 厚暗平土,属灌漠土亚类灌漠壤土土属。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冲积扇中下部平原地区,海拔1400一2000m。以酒泉、玉门、安西、张掖、临泽等县(市)面积较大,面积25.1万亩。 2.主要性状 该土种是在漠境地区的冲积母质上经人为长期耕种、施肥、灌溉而形成的耕作土壤,耕种历史千年以上。剖面为A11一A12一C型。全剖面质地均一,多为砂壤土。100cm土体内有厚度20cm以上的土层纹理呈水平方向发育,形成平茬层,沉积层理明显。灌耕熟化层厚度大于60cm,有炭屑、瓦片等侵人体。剖面由上至下粘粒和碳酸钙逐渐增加,有淋淀现象。通体石灰反应强烈,碳酸钙含量11%一24%。土壤pH8.3一8.6,呈微碱性: 据6个剖面样分析结果统计:表层有机质含量1.69%,全氮0.106%,速效磷11ppm,速效钾186ppm。有效微量元素含量(n=3):锌0.7ppm、铜1.51ppm、硼0.97ppm、钼0.15ppm、铁11ppm、锰9ppm。 3.典型剖面 采自酒泉市三墩乡二墩堡村。位于冲积扇下部,海拔1470m。母质为冲积物。年均温7.9℃,年降水量85.3mm,≥10℃积温3134℃,无霜期170天左右。种植小麦、糜、谷、玉米等。 A11层:0一20cm,灰棕色(干,7.5YR4/2),砂壤土,粒状结构,较松,很多,有炭屑、碎砖块、瓦片等侵人体,石灰反应强。 AC层:20一60cm,棕色(干,7.5YR4/6),砂壤土,块状结构,较紧实,根较多,有瓦片、碎砖块、炭渣等侵人体,石灰反应强。 C1层:60一100cm,浊黄棕色(干,10YR5/4),砂壤土,块状结构,较紧,根少,有炭屑、碎砖块、瓦片等侵人体,石灰反应强。 C2层:100一150cm,黄棕色(干,10YR5/8),砂壤土,片状结构,较紧,根极少。石灰反应强。 4.生产性能 综述该土种开垦耕种时间长,因距离村庄近,便于灌耕施肥管理,养分含量较高,耕性良好,适耕期长,由于剖面中有板状、片状的水平层,如出现部位高而厚,对植物根系生长有影响,如出现在心、底土层,则具有蓄水保肥作用。一般种植小麦、玉米、糜、谷等,小麦亩产300一500kg。今后应结合深耕深翻,增施有机肥,精耕细作;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适当套种绿肥饲草,发展间套带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推广氮磷配方施肥和测土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协调土壤养分比例,培肥地力。
分布和地形地貌
冲积扇中下部平原地区
面积(公顷)
16,733.33
面积(万亩)
25.1
母质
冲积
剖面构型
A11—A12—C型
有效土体深度
主要性状
全剖面质地均一,多为砂壤土。100cm土体内有厚度20cm以上的土层纹理呈水平方向发育,形成平茬层,沉积层理明显。灌耕熟化层厚度大于60cm,有炭屑、瓦片等侵人体。剖面由上至下粘粒和碳酸钙逐渐增加,有淋淀现象。通体石灰反应强烈,碳酸钙含量11%一24%。土壤pH8.3一8.6,呈微碱性
土壤障碍因子
生产性能
该土种开垦耕种时间长,因距离村庄近,便于灌耕施肥管理,养分含量较高,耕性良好,适耕期长,由于剖面中有板状、片状的水平层,如出现部位高而厚,对植物根系生长有影响,如出现在心、底土层,则具有蓄水保肥作用。一般种植小麦、玉米、糜、谷等,小麦亩产300一500kg。
土地利用
旱地
典型剖面景观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典型剖面高程 典型剖面地点年均温 典型剖面年降水(mm) 详细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土种名称 发生层次名称 发生层序号 层次相对厚度(cm) 质地 详细

统计剖面理化性质
省名 土种名称 发生层名称 质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