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地点UsageID
5,230
土壤类型ID
50,177
县市名ID
1,147
土种名称
刚察暗黄土
描述
1.归属与分布 刚察暗黄土,属暗栗钙土亚类暗栗黄土土属。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海东、海北、海南、海西、黄南等地(州)的十七个县境内的中山半阴坡,海拔2800—3400m。面积586.7万亩, 2.主要性状 该土种母质为黄土,土体厚度80一120cm,剖面为Ah—AhBk一Bk一Ck型。质地以粘壤土为主。腐殖质层较厚,可达20—30cm,有机质含量5%左右,且过渡后发育明显,厚度为20cm左右。在剖面20cm深处就出现斑点状及假菌丝状石灰淀积,Bk层钙积明显,碳酸钙含量达22%左右。通体石灰反应强烈。土壤pH8.0—8.4,呈微碱性反应。阳离子交换量13me/100g土左右。据32个剖面样分析结果统计:Ah层有机质含量4.95%,全氮0.276%,碱解氮175ppm,速效磷4ppm,速效钾203ppm。有效微量元素含量(n=3):锌1ppm,铜1.25ppm,硼1.05ppm,钼0.09ppm,铁9ppm,锰8ppm。 3.典型剖面 采自刚察县泉吉乡切吉水东缓坡地,海拔3396m。母质为黄土。年均温-0.9℃,年降水量325.9mm,≥10℃积温339.6℃,无霜期37天。植被有针茅、扁穗冰草、紫苑、芨岌草、蒿草等,覆盖度65%左右。 Ah层:0—20cm,暗棕色(干,7.5YR3/4),砂质壤土,粒状结构,较紧,根多,石灰反应强。 AhBk层:20—37cm,灰棕色(干,7.5YR5/2),粘壤土,块状结构,紧实,根多,有石灰聚积,石灰反应强。 Bk层:37—66cm,浊黄棕色(干,10YR5/3),粘壤土,块状结构,紧实,根少,较多粉末状石灰淀积,石灰反应强。 Ck层:66—98cm,浊黄棕色(干,10YB5/3),粘壤土,块状结构,较紧,根少,有较多粉末状石灰淀积,石灰反应强。 4.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所处地区水热条件较好,土体厚,质地偏粘,利于保水保肥。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在充足的降水条件下,牧草生长旺盛,亩产鲜草208.7kg,草质好,多作为冬春季牧场。但因超载放牧,草场退化严重。今后应控制载畜量和放牧时间,一般不宜开垦,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可采取分区划片进行封场育草;在植被稀疏地片补播牧草籽,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产草量。
分布和地形地貌
境内的中山半阴坡
面积(公顷)
391,133.34
面积(万亩)
586.7
母质
黄土
剖面构型
Ah—AhBk—Bk—Ck型
有效土体深度
80一120
主要性状
质地以粘壤土为主。腐殖质层较厚,可达20—30cm,有机质含量5%左右,且过渡后发育明显,厚度为20cm左右。在剖面20cm深处就出现斑点状及假菌丝状石灰淀积,Bk层钙积明显,碳酸钙含量达22%左右。通体石灰反应强烈。土壤pH8.0—8.4,呈微碱性反应。阳离子交换量13me/100g土左右。
土壤障碍因子
生产性能
该土种所处地区水热条件较好,土体厚,质地偏粘,利于保水保肥。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在充足的降水条件下,牧草生长旺盛,亩产鲜草208.7kg,草质好,多作为冬春季牧场。
土地利用
天然牧草地
典型剖面景观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典型剖面高程 典型剖面地点年均温 典型剖面年降水(mm) 详细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土种名称 发生层次名称 发生层序号 层次相对厚度(cm) 质地 详细

统计剖面理化性质
省名 土种名称 发生层名称 质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