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1. 归属与分布 闽侯灰泥田,属潴育水稻土亚类潮泥田土属。 分布在福建闽江中
下游两岸的冲积平原,包括闽侯及福州、长乐、连江等县,海拔低于15m,面积26.50万亩。
2. 主要性状 该土种成土母质为冲积物,具有Aa—Ap—P—W—C型。地下水位 1.0
—1.5m。耕层灰至暗灰色(5Y 4/1),有机质2.5—3.0%,冬翻时有多量暗桔红色锈斑, 松
散易耕。潴育层发育,厚度>30cm,灰至灰黄色,棱柱状结构,结构面胶膜呈灰色, 厚、
亮,有铁锈斑和铁锰结核淀积,盐基接近饱和,氧化铁晶胶率显著高于其它发生层。根据
耕层农化样分析统计(n=113),厚度15.1cm,pH5.0—5.9,有机质3.06%,全氮0.154%,全
磷0.038%,全钾2.11%,速效磷13ppm,速效钾65ppm,阳离子交换量9.2me/100g土,容重1.
27g/cm3,有效硼、钼含量低于临界值。
3. 典型剖面 采自闽侯县南屿乡流洲村,处于闽江下游冲积平原, 平洋田中部,
海拔10m,地下水位1.2m,冲积物。年均温19.5℃,年降水量1370.4mm,≥10℃积温6413
.8℃,无霜期308天。
Aa层: 0—13cm,灰色(干,7.5Y 4/1),粉砂质粘壤土,小块状结构,较紧,湿, 多
根,多鳝血斑,交接界舌状延伸。
Ap层: 13—21cm,灰色(干,7.5Y 5/1),粉砂质粘土,块状结构,紧,湿,锈纹,中
量根,过渡界平齐。
P层: 21—45cm,灰色(干,7.5Y 5/1),粉砂质粘土,棱柱状结构,湿,胶膜厚, 有
铁锰斑淀积,暗色。
W层: 45—115cm,灰橄榄色(干,5Y 6/2),粉砂质粘土,棱柱状结构,紧,湿,胶膜
厚亮,黄褐色铁锰结核,界面模糊。
C层: 115cm以下,淡黄色(干,5Y 7/4),粉砂质粘土,块状,紧,因水化出现黄色层。
4. 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分布的地形平坦,排灌便利,土壤比较肥沃, 根据地力
监测空白不施肥产量占72%,耕性较好,适种性也广,有机质、 全氮和全钾含量较丰富,
但磷素含量偏低,速效磷、钾不高,作物产量平稳,一年三熟制,稻—稻—麦为主,复种
指数平均250%,稻谷单产水平每亩750kg,属于高产水稻土之一。但土体紧实, 层间有渍
水潜育现象,肥力水平不及乌泥田,应着重培肥地力,改善排灌系统,防止地下水位提升,
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避免土壤退化。
分布和地形地貌
福建闽江中下游两岸的冲积平原,包括闽侯及福州、长乐、连江等县,海拔低于15m
主要性状
地下水位 1.0—1.5m。耕层灰至暗灰色(5Y 4/1),有机质2.5—3.0%,冬翻时有多量暗桔红色锈斑, 松散易耕。潴育层发育,厚度>30cm,灰至灰黄色,棱柱状结构,结构面胶膜呈灰色, 厚、亮,有铁锈斑和铁锰结核淀积,盐基接近饱和,氧化铁晶胶率显著高于其它发生层。
生产性能
该土种分布的地形平坦,排灌便利,土壤比较肥沃, 根据地力监测空白不施肥产量占72%,耕性较好,适种性也广,有机质、 全氮和全钾含量较丰富,但磷素含量偏低,速效磷、钾不高,作物产量平稳,一年三熟制,稻—稻—麦为主,复种指数平均250%,稻谷单产水平每亩750kg,属于高产水稻土之一。但土体紧实, 层间有渍水潜育现象,肥力水平不及乌泥田,应着重培肥地力,改善排灌系统,防止地下水位提升,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避免土壤退化。
典型剖面景观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
典型剖面高程 |
典型剖面地点年均温 |
典型剖面年降水(mm) |
详细 |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土种名称 |
发生层次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质地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