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地点UsageID
461
土壤类型ID
10,471
县市名ID
86
土种名称
麻砂土
描述
1. 归属与分布 麻砂土,属灰潮土亚类淡潮砂土土属。主要分布在皖南、 皖西的 新安江、水阳江、青弋江、秋蒲河、皖河、潜水、淠河等河流的河漫滩、一级阶地及近河 决口处,遍及黄山、宣城、池州、芜湖、安庆、六安等地市。面积48.1万亩。 2. 主要性状 该土种发育于河流冲积母质,地下水位1.0—1.5m。剖面为A11—A12 —C及A—C型,属均质型。C层有少量棕黄色锈纹斑。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或壤质砂土,砂 粒含量大于70%。结持力弱,多呈单粒状。酸性至中性,pH5.2—6.8,盐基饱和度大于75%, 保肥能力弱,阳离子交换量小于10me/100g土。据155个样品分析统计,有机质为1.13% , 全氮0.071%,速效磷9ppm,速效钾57ppm。 3. 典型剖面 采自桐城县杨公乡杨公村陈庄的大砂河一级阶地,海拔27m,1m以内 未见地下水,山河冲积母质。年均温16.0℃,年降水量1200mm,无霜期234天,≥10 ℃积 温5102.6℃。小麦—甘薯轮作。 A层: 0—25cm,淡黄色(湿,2.5Y 8/3),壤质砂土,单粒状结构,多量根系,中量细 孔,pH6.7。 C1层: 25—53cm,淡黄色(湿,2.5Y 8/3),壤质砂土,单粒状结构,松散,少量根系, 中量细孔,pH6.1。 C2层: 53—100cm,淡黄色(湿,2.5Y 8/3),壤质砂土,单粒状结构,松, 有少量锈 纹斑,pH6.7。 4. 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砂性重,结持力强,养分贫乏,漏水漏肥, 作物后期常 脱肥早衰,但耕性好,适耕期长,土温昼夜差异大,适宜种植根系发达作物及瓜类作物。 目前以小麦(油菜)—甘薯轮作为主,作物长势差,产量低,年亩产小麦50kg,油菜籽30— 40kg,甘薯400—500kg。近年来,不少地方改种桑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改善。甘 河农场300余亩麻砂土,改种桑树后,亩产值由原来的30—40元提高到300多元,而且蚕砂 又可喂猪、养鱼或用作肥料。今后利用改良上应扩大桑树、瓜类及绿肥的种植。
分布和地形地貌
皖南、 皖西的新安江、水阳江、青弋江、秋蒲河、皖河、潜水、淠河等河流的河漫滩、一级阶地及近河决口处,遍及黄山、宣城、池州、芜湖、安庆、六安等地市。
面积(公顷)
32,066.67
面积(万亩)
48.1
母质
河流冲积母质
剖面构型
A11—A12—C及A—C型
有效土体深度
主要性状
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或壤质砂土,砂粒含量大于70%。结持力弱,多呈单粒状。酸性至中性,pH5.2—6.8,盐基饱和度大于75%,保肥能力弱,阳离子交换量小于10me/100g土。
土壤障碍因子
砂性重,结持力强,养分贫乏,漏水漏肥, 作物后期常脱肥早衰
生产性能
该土种砂性重,结持力强,养分贫乏,漏水漏肥, 作物后期常脱肥早衰,但耕性好,适耕期长,土温昼夜差异大,适宜种植根系发达作物及瓜类作物。目前以小麦(油菜)—甘薯轮作为主,作物长势差,产量低,年亩产小麦50kg,油菜籽30—40kg,甘薯400—500kg。近年来,不少地方改种桑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改善。甘河农场300余亩麻砂土,改种桑树后,亩产值由原来的30—40元提高到300多元,而且蚕砂又可喂猪、养鱼或用作肥料。今后利用改良上应扩大桑树、瓜类及绿肥的种植。
土地利用
旱地
典型剖面景观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典型剖面高程 典型剖面地点年均温 典型剖面年降水(mm) 详细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土种名称 发生层次名称 发生层序号 层次相对厚度(cm) 质地 详细

统计剖面理化性质
省名 土种名称 发生层名称 质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