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地点UsageID
3,683
土壤类型ID
40,335
县市名ID
743
土种名称
砂底河黄土
描述
1.归属与分布 砂底河黄土,属潮栗褐土亚类潮栗褐泥砂土土属。主要分布在内蒙 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等旗(县)的河流阶地、丘间洼地。面积21.5万亩.其中耕地16.9万亩。 2.主要性状 该土种母质为洪冲积物,剖面为A一Bt一Bk一Cu型。质地属砂底壤质型,60cm以下砂性重为壤质砂土或砂质壤土。A层厚30一40cm,暗棕色,粘质壤土:Bt层厚20一40cm,黄棕色粘壤土,有粘化特征,粘化值1.12;Bk层厚70一90cm,有少且假菌丝状石灰淀积,碳酸钙含量4.96%;Cu层有少量锈纹锈斑。通体有石灰反应.pH7.9一8.4,微碱性。据60个农化样分析结果统计:有机质含量0.91%,全氮0.058%,速效磷5ppm,速效钾133Ppm。 3.典型剖面 采自赤峰市喀喇沁旗乃林镇草帽山村东1500m处,位于河流阶地,海拔680m。母质为洪冲积物。地下水位3.5m。年均温6.5℃,年降水量380mm,>=10℃积温3050℃,无霜期135天。长有胡枝子、本氐针茅、百里香、隐子草、蒿类等,覆盖度60%。 A层:0一300m,暗棕色〔干,10YR3/4),砂质粘壤土,粒状结构,较松,根多,石灰反应强。 Bt层:30一601cm,黄棕色(湿,10YR5/8),砂质粘壤土,块状结构,紧.根较多,石灰反应强。 Bk层:60-110cm,亮黄棕色〔湿,10YR7/6),壤质砂土,块状结构,较紧,根少,有较多假菌丝状石灰淀积.石灰反应强。 Cu层:110一150cm,亮黄棕色〔湿,10YR7/6),壤质砂土,粒状结构,松,有少且锈纹锈斑,石灰反应中等。 4.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所处地形平坦,土体深厚,水源较足,表层质地适中,耕性良好。主要障碍因素是底土层漏水漏肥严重,养分含量低。适种玉米、小麦、高梁,亩产300一400Kg。改良利用方向是以农为主,农、林结合。措施有:壤质土薄的荒地应营造速生林.河岸营造护岸林.耕地营造农田防护林,实现林网化,积极进行引洪澄淤,加厚壤质土层,削弱或消除砂质土层的不利影响:开发水资源,兴修水利,扩大水浇地面积,实现水利化:平整土地,加强农田建设,逐步实现畦田化: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无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建设稳产高产田。
分布和地形地貌
河流阶地、丘间洼地
面积(公顷)
14,333.33
面积(万亩)
21.5
母质
洪冲积物
剖面构型
A—Bt—Bk—Cu型
有效土体深度
主要性状
质地属砂底壤质型,60cm以下砂性重为壤质砂土或砂质壤土。A层厚30一40cm,暗棕色,粘质壤土:Bt层厚20一40cm,黄棕色粘壤土,有粘化特征,粘化值1.12;Bk层厚70一90cm,有少且假菌丝状石灰淀积,碳酸钙含量4.96%;Cu层有少量锈纹锈斑。通体有石灰反应.pH7.9一8.4,微碱性。
土壤障碍因子
生产性能
该土种所处地形平坦,土体深厚,水源较足,表层质地适中,耕性良好。主要障碍因素是底土层漏水漏肥严重,养分含量低。适种玉米、小麦、高梁,亩产300一400Kg。
土地利用
旱地
典型剖面景观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典型剖面高程 典型剖面地点年均温 典型剖面年降水(mm) 详细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土种名称 发生层次名称 发生层序号 层次相对厚度(cm) 质地 详细

统计剖面理化性质
省名 土种名称 发生层名称 质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