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1. 归属与分布 砂底两合土,属于潮土亚类两合土土属。主要分布于江苏省徐州、
淮阴地区的砂土与两合土交接处,多呈带状或片状分布,所处地势比两合土高,海拔5 —
40m。面积231.5万亩,以丰县、沛县、铜山、睢宁、邳县和涟水等县面积最大。
2. 主要性状 该土种为黄泛冲积物母质发育而成,属砂底型。剖面为A11—A12—C
型,砂土层出现深度平均在58cm,厚度为43cm,土壤质地上壤下砂,砂粒含量45% 以上;
耕层容重1.29g/cm3,总孔隙度15.4%,非毛管孔隙度12.5%。石灰反应强,碳酸钙含量为7.
8—8.2%,土壤pH8.0—8.5。阳离子交换量耕层为11.55me/g土。据631个农化样分析, 有
机质为1.01%,全氮0.069%,速效磷5ppm,速效钾111ppm。
3. 典型剖面 采自丰县梁寨乡的平原田块,海拔30m,母质为黄泛冲积物。年均温
13.8℃,年降水量800mm,无霜期210天,≥10℃积温4552℃。
A11层: 0—20cm,浊黄棕色(10YR 4/3),粘壤土,屑粒状及碎块状结构,松,石灰反
应强,pH8.1。
A12层: 20—45cm,淡黄棕色(10YR 5/6),粘壤土,块状结构,较紧, 石灰反应强,
pH8.0。
C1层: 45—63cm,黄棕色(10YR 5/6),粉砂质壤土,块状结构,较紧,石灰反应强,
pH8.0。
C2层: 63—100cm,浊黄棕色(10YR 5/3),粉砂质壤土,单粒状结构,较紧。
4. 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随着砂层出现部位的深浅不一, 其肥力特性与生产性能
也有所变化。砂层出现部位较深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不大,生产水平较高,适宜于稻、
麦、棉生产,粮食年亩产在600—700kg。砂土层位较高又较厚时,漏水漏肥现象严重,保
肥性差,作物产量较低,粮食年亩产只有400kg左右。目前以旱作为主, 主要种植小麦及
杂粮,部分高坑地还种植有棉花。厚砂底两合土漏水严重,改良上防止盲目深耕,注意稳
定亚耕层,以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合理施用化肥,注意分期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分布和地形地貌
江苏省徐州、淮阴地区的砂土与两合土交接处,多呈带状或片状分布,所处地势比两合土高,海拔5 —40m。
主要性状
砂土层出现深度平均在58cm,厚度为43cm,土壤质地上壤下砂,砂粒含量45% 以上;耕层容重1.29g/cm3,总孔隙度15.4%,非毛管孔隙度12.5%。石灰反应强,碳酸钙含量为7.8—8.2%,土壤pH8.0—8.5。阳离子交换量耕层为11.55me/g土。
土壤障碍因子
砂层出现部位的深浅不一,砂土层位较高又较厚时,漏水漏肥现象严重,保肥性差
生产性能
该土种随着砂层出现部位的深浅不一, 其肥力特性与生产性能也有所变化。砂层出现部位较深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不大,生产水平较高,适宜于稻、麦、棉生产,粮食年亩产在600—700kg。砂土层位较高又较厚时,漏水漏肥现象严重,保肥性差,作物产量较低,粮食年亩产只有400kg左右。目前以旱作为主, 主要种植小麦及杂粮,部分高坑地还种植有棉花。厚砂底两合土漏水严重,改良上防止盲目深耕,注意稳定亚耕层,以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合理施用化肥,注意分期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典型剖面景观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
典型剖面高程 |
典型剖面地点年均温 |
典型剖面年降水(mm) |
详细 |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土种名称 |
发生层次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质地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