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地点UsageID
3,136
土壤类型ID
40,047
县市名ID
743
土种名称
赤峰棕黄土
描述
1.归属与分布 赤峰棕黄土,属棕壤亚类棕黄土土属。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区、喀喇沁旗、宁城县、敖汉旗南部七老图一努鲁尔虎山地黄土覆盖地带,海拔900一1100m。面积25.4方亩,其中耕地12.1万宙。 2.主要性状 该土种母质为黄土或黄土状沉积物,剖面为A一Bt-B型。A层厚度20-40cm,质地为粉砂质粘土;Bt层厚30cm左右,质地偏粘,多为壤质粘土,粘化特征明显,粘化值为1.6。呈中性PH6.5一7.8,阳离子交换量13一16me/100g土。据30个农化样分析结果统计,有机质含量1.06%,全氮0.060%,全磷0.053%.全钾2.49%,速效磷5ppm.速效钾114ppm。 3.典型剖面 采自赤峰市喀喇沁旗旺业甸镇金家店东南250m处,中山坡脚的黄土坡面,海拨1170m。母质为黄土。年均温5.3℃,年降水量480mm,>=10℃积温2800℃,无霜期125天。旱耕地,种植马铃薯。 A11层:0一27cm,暗棕色(干,7、5YR3/4),粉砂质粘土,粒状结构,较松,根系多,无石灰反应,pH6.8。 Bt层:27一54cm,棕色(湿,7.5YR4/4),壤质粘土,棱块状结构,较紧,根系较多,无石灰反应,可见铁锰胶膜,pH6.7。 B层:51一130cm,灰黄棕色(湿,10YR5/2),壤质粘土,块状结构,紧实,根系少,无石灰反应7可见铁锰胶膜,pH6.5。 4.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自然植被破坏严重,土壤侵蚀明显,养分贫乏,土壤水分条件较差,经常发生干旱。但该土种具有坡度较缓、土体深厚、质地适中、耕性良好的特点。在改良利用上主要应采取农林结合。坡度小于15度地段可作耕地。主要通过修水平梯田,实行等高种植与抗旱丰产沟的种植方式,控制水土流失,保持稳定的耕作层。此外,通过深耕、耙、压、耪等合理耕作保墒措施,提高耕层的蓄水保墒能力,实行草田轮作,增施有机肥,创造肥沃的耕作层。对坡度大于15度的耕地要采取退耕还林,大面积的荒山荒坡应以栽植落叶松、油松为主,并实行乔、灌、草相结合,提高森林覆盖度,涵养木源,改善生态环境。
分布和地形地貌
黄土覆盖地带
面积(公顷)
16,933.33
面积(万亩)
25.4
母质
黄土或黄土状沉积物
剖面构型
A—Bt—Bk型
有效土体深度
主要性状
A层厚度20-40cm,质地为粉砂质粘土;Bt层厚30cm左右,质地偏粘,多为壤质粘土,粘化特征明显,粘化值为1.6。呈中性PH6.5一7.8,阳离子交换量13一16me/100g土。
土壤障碍因子
生产性能
该土种自然植被破坏严重,土壤侵蚀明显,养分贫乏,土壤水分条件较差,经常发生干旱。但该土种具有坡度较缓、土体深厚、质地适中、耕性良好的特点。
土地利用
旱地
典型剖面景观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典型剖面高程 典型剖面地点年均温 典型剖面年降水(mm) 详细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土种名称 发生层次名称 发生层序号 层次相对厚度(cm) 质地 详细

统计剖面理化性质
省名 土种名称 发生层名称 质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