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地点UsageID
2,841
土壤类型ID
20,108
县市名ID
625
土种名称
厚麻砂土
描述
1. 归属与分布 厚麻砂土,属暗棕壤亚类暗麻砂土土属。广泛分布在吉林省东部山地 缓坡下部,以伊通、东辽、磐石、蛟河、龙井、桦甸等县(市)较为集中。面积85.41万亩(其 中耕地19.2万亩)。 2. 主要性状 该土种母质为花岗岩、片麻岩等风化残积或坡积物,剖面为O—Ah—B—C 型。地表有3—5cm枯枝落叶层。质地为砂质壤土,通体砾石含量在30%左右。Ah层棕灰或暗 灰色,厚度>20cm,有机质含量林地可达8%左右,耕地一般3—5%;B层发育较弱,棕或黄棕 色,厚度20—30cm,块状结构,可见铁锰胶膜。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pH5.9—7.5;有 效阳离子交换量表层14.53me/100g土,并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据109个农化样分析统计 :有机质含量4.41%,全氮0.187%,全磷0.043%,全钾1.62%,碱解氮109.2ppm,速效磷6.5p pm,速效钾81.7ppm。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n=5):铜0.91ppm,锌1.55ppm,铁49.3ppm, 锰36.0ppm,硼0.50ppm,钼0.23ppm。 3. 典型剖面 采自磐石县吉昌镇西北村孤顶屯南200m。山地缓坡下部,海拔480m。母 质为花岗岩风化物。年均温4.1℃,年降水量677mm,≥10℃积温2501℃,无霜期125天。种 植玉米。 A11层:0—21cm,浊黄橙色(干,10YR6/4),重砾质砂质壤土,团块状结构,疏松,湿 ,多根系,过渡较明显。 B层:21—45cm,浊黄橙色(干,10YR6/4),重砾质砂质壤土,团块状结构,稍紧,湿, 根系少量,过渡较明显。 C层:45—120cm,棕色(干,10YR4/6),重砾质砂质壤土,团块状结构,紧,湿,见花 岗岩碎石块。 4. 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以林地为主,多次生的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部分地段植被 稀疏,土壤侵蚀严重。农耕地开垦年限较短,土壤有机质仍保持在3—5%,其它养分也较丰 富,适宜种植玉米、大豆等旱作物,玉米亩产300kg以上。应注意保护现有耕地,防止水土 流失,增施有机肥和化肥.
分布和地形地貌
东部山地缓坡下部
面积(公顷)
56,940
面积(万亩)
85.41
母质
花岗岩、片麻岩等风化残积或坡积物
剖面构型
O—Ah—B—C型
有效土体深度
主要性状
地表有3—5cm枯枝落叶层。质地为砂质壤土,通体砾石含量在30%左右。Ah层棕灰或暗灰色,厚度>20cm,有机质含量林地可达8%左右,耕地一般3—5%;B层发育较弱,棕或黄棕色,厚度20—30cm,块状结构,可见铁锰胶膜。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pH5.9—7.5;有效阳离子交换量表层14.53me/100g土,并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
土壤障碍因子
砂质壤土
生产性能
该土种以林地为主,多次生的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部分地段植被稀疏,土壤侵蚀严重。农耕地开垦年限较短,土壤有机质仍保持在3—5%,其它养分也较丰富,适宜种植玉米、大豆等旱作物,玉米亩产300kg以上。
土地利用
有林地,旱地
典型剖面景观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典型剖面高程 典型剖面地点年均温 典型剖面年降水(mm) 详细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土种名称 发生层次名称 发生层序号 层次相对厚度(cm) 质地 详细

统计剖面理化性质
省名 土种名称 发生层名称 质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