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地点UsageID
2,685
土壤类型ID
20,022
县市名ID
591
土种名称
板棕黄土
描述
1. 归属与分布 板棕黄土,属棕壤亚类棕黄土土属。主要分布在辽宁省沈阳、 铁岭、辽阳、丹东等市,所处地形部位多为丘陵漫岗中、下部。面积37.8万亩,均 为旱耕地。 2. 主要性状 该土种的成土母质为第四纪马兰黄土堆积物,经人为耕种形成 的旱耕土壤,剖面为A11—A12—Bt—C型。全剖面质地粘重,多为壤质粘土, 粘粒 含量大于25%。Bt层出现在土体50cm以上,平均出现在36cm处,粘化值1.20, 粘粒 的硅铁铝率2.90,硅铝率3.63,铁的游离度29.6%,棱块状结构,有铁锰胶膜、 结 核及二氧化硅粉末。容重高,通体从上至下为1. 40g/cm 3、1.50g/cm3、1. 49g/c m3、1.64g/cm3。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pH5.5—6.9。盐基饱和度80%左右,阳离子 交换量19.0me/100g土以上。据22个剖面分析:耕作层有机质含量1.92% , 全氮0 .041%,全钾1.53%,速效磷ppm(n=5),速效钾137ppm(n=5)。 3. 典型剖面 采自沈阳市东陵区李相乡杏树村。丘陵漫岗上部,海拔120m。 母质为黄土堆积物。年均温7.9℃,年降水量760mm,≥10℃积温3404 ℃, 无霜期 154天。种植玉米。 A11层:0—17cm,浊棕色(湿,7.5YR5/4),壤质粘土,团块状结构,稍紧, 植物根系较多,pH6.1。 A12层:17—42cm,亮棕色(湿,7.5YR5/6),壤质粘土,块状结构,紧实,有 二氧化硅粉末,植物根系较多,pH5.8。 Bt1:42—69cm,亮棕色(湿,7.5YR5/6),壤质粘土,棱块状结构,紧实, 有铁锰胶膜和二氧化硅粉末,植物根系极少,pH5.8。 Bt2层:69—95cm,亮棕色(湿,7.5YR5/6),壤质粘土,棱块状结构,紧实, 有铁锰胶膜,pH5.9。 BC层:95—144cm,亮棕色(湿,7.5YR5/6),壤质粘土,块状结构,紧,有少 量铁锰胶膜,pH5.8。 4. 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土体深厚,养分含量较高,保肥性能较好,适种玉 米、高梁、大豆等作物,但由于土壤质地粘重、板结,通透性和耕性较差,加之土 壤侵蚀较严重,作物产量不高,常年玉米亩产在250kg左右。 今后应以改善土壤物 理性状,解决粘、板、紧的问题,同时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其措施:掺砂和炉灰渣, 改良土壤质地;深松、深翻,加厚耕作层,增强通透性能;等高种植,防止水土流 失;增施有机质肥,合理施用化肥,搞好氮、磷、钾配比。
分布和地形地貌
丘陵漫岗中、下部
面积(公顷)
25,200
面积(万亩)
37.8
母质
第四纪马兰黄土堆积物
剖面构型
A11—A12—Bt—C 型
有效土体深度
主要性状
全剖面质地粘重,多为壤质粘土, 粘粒含量大于25%。Bt层出现在土体50cm以上,平均出现在36cm处,粘化值1.20, 粘粒的硅铁铝率2.90,硅铝率3.63,铁的游离度29.6%,棱块状结构,有铁锰胶膜、 结核及二氧化硅粉末。容重高,通体从上至下为1. 40g/cm 3、1.50g/cm3、1. 49g/cm3、1.64g/cm3。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pH5.5—6.9。盐基饱和度80%左右,阳离子交换量19.0me/100g土以上。
土壤障碍因子
质地粘重
生产性能
该土种土体深厚,养分含量较高,保肥性能较好,适种玉米、高梁、大豆等作物,但由于土壤质地粘重、板结,通透性和耕性较差,加之土壤侵蚀较严重,作物产量不高,常年玉米亩产在250kg左右。
土地利用
旱地
典型剖面景观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典型剖面高程 典型剖面地点年均温 典型剖面年降水(mm) 详细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土种名称 发生层次名称 发生层序号 层次相对厚度(cm) 质地 详细

统计剖面理化性质
省名 土种名称 发生层名称 质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