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1. 归属与分布 浅埋黑泥田,属潜育水稻土亚类青黑泥田土属。主要分布于广西的山
间冲、谷部位较低的坑田,以合浦、宾阳、玉林、博白等县(市)较多。面积12.1万亩。
2. 主要性状 该土种母土为古沼泽泥炭土。剖面为Aa—Ap—GH—C型。在耕作层之下,
离地面约20cm左右开始出现古沼泽黑泥层,黑泥层厚40cm左右,棕黑色,有机质含量达5—8
%,碳化程度高,C/N比15—25;黑而不肥,品质差,据腐殖质分析,胡敏酸碳仅占有机碳的
2.5—6.0%,富里酸碳占25—45%,胡敏素占55—70%,胡/富比0.05—0.15;中性至弱碱性,
pH6.5—7.6,阳离子交换量较其上下层都高一些,达21.73me/100g土。有腐臭现象,亚铁反
应明显,含量100—300ppm。剖面上部土壤呈灰黄至暗黄棕色,质地为粘壤土。据16个剖面
样分析结果统计:Aa层有机质含量3.66%,全氮0.177%,全磷0.054%,全钾0.88%,速效磷7.
2ppm,速效钾40ppm。
3. 典型剖面 采自钟山县回龙乡力争村。谷口垌田,海拔138.8m。母土为古沼泽泥炭
土。年均温19.6℃,年降水量1609.2mm,≥10℃积温6333.6℃,无霜期354.2天。种双季稻
为主。
Aa层:0—13cm,暗灰黄色(干,2.5Y5/2),粘质壤土,小块状结构,疏松,有铁锈纹,
根系多。
Ap层:13—22cm,黄灰色(干,2.5Y5/1),粘质壤土,块状结构,紧实,有少量锈条纹
。
GH层:22—58cm,棕黑色(干,2.5Y3/1),壤质粘土,小块状结构,稍紧实,有多量半
腐解的杂草和根系,亚铁含量300ppm。
C层:58—100cm,灰黄色(干,2.5Y6/2),壤质粘土,块状结构,紧实。
4. 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的生产性状受埋藏黑泥层的影响较大,黑泥层离地面越浅,
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越大,黑泥层有机质含量虽高,但品质差,据电泳分析结果,对钾和氨离
子的吸附和保蓄能力极差,而固磷能力极强,水稻长势差,株疏穗少,秕谷多,常年亩产30
0—400kg。据试验,改双季稻为花生与水稻轮作,经济效益显著,早花生平均亩产194.0kg
,晚稻亩产为323.8kg,亩产值(按当时价格算)为401.93元;而双季稻亩产值为175.50元,
对比增收129%。因此,在改良利用措施上,一是加强水肥管理,注意增施磷、钾肥;二是可
适当进行水旱轮作,改良土壤;三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客土增加耕层厚度
主要性状
在耕作层之下,离地面约20cm左右开始出现古沼泽黑泥层,黑泥层厚40cm左右,棕黑色,有机质含量达5—8%,碳化程度高,C/N比15—25;黑而不肥,品质差,据腐殖质分析,胡敏酸碳仅占有机碳的2.5—6.0%,富里酸碳占25—45%,胡敏素占55—70%,胡/富比0.05—0.15;中性至弱碱性,pH6.5—7.6,阳离子交换量较其上下层都高一些,达21.73me/100g土。有腐臭现象,亚铁反应明显,含量100—300ppm。剖面上部土壤呈灰黄至暗黄棕色,质地为粘壤土。
生产性能
该土种的生产性状受埋藏黑泥层的影响较大,黑泥层离地面越浅,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越大,黑泥层有机质含量虽高,但品质差,据电泳分析结果,对钾和氨离子的吸附和保蓄能力极差,而固磷能力极强,水稻长势差,株疏穗少,秕谷多,常年亩产300—400kg。
典型剖面景观
|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
典型剖面高程 |
典型剖面地点年均温 |
典型剖面年降水(mm) |
详细 |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 土种名称 |
发生层次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层次相对厚度(cm) |
质地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