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土种名称
灰棕山砂土
描述
1. 归属与分布 灰棕山砂土,属棕壤性土亚类幼棕麻砂土土属。广泛分布于辽 宁省抚顺、大连、本溪、丹东、铁岭等市的低山丘陵中、上部。面积1274.4万亩( 其中耕地131.3万亩)。 2. 主要性状 该土种母质为花岗岩、片麻岩等风化残坡积物,剖面为A—(B t) —Cu型。剖面层次分化不明显,粘化过程微弱,通体砾石含量较高。土壤侵蚀较轻, 土体厚度多数剖面35—55cm,质地为砂质壤土—砂质粘壤土,砾石含量在10% 以上 ,土壤呈微酸性反应。(Bt)层粘粒含量稍高于A层,粘化值1.15, 无明显新生体的 积聚,阳离子交换量14me/100g土左右。据70个剖面样分析:A层有机质含量1.65%, 全氮0.083%,全磷0.033%,全钾1.62%;速效磷4ppm,速效钾87ppm(n=30)。有效微 量元素硼0.36ppm,钼0.16ppm,锰25.9ppm,锌1.47ppm,铜0.92ppm,铁14.2ppm。 3. 典型剖面 采自抚顺市郊区塔峪乡程家村。丘陵中坡,坡度10 °, 海拔 152m,母质为花岗岩风化残坡积物。年均温7.0℃,年降水量780mm, ≥10 ℃积温 3250℃,无霜期145天。种植谷子,中度片蚀。 A11层:0—14cm,淡黄色(湿,2.5Y7/3),重砾质砂质壤土,碎块状结构,稍 松,植物根系多,含有较多砾石,pH6.4。 (Bt)层:14—48cm,浊黄色(湿,2.5Y6/4),轻砾质砂质粘壤土,块状结构, 紧,植物根系少,pH5.8。 C层:48—63cm,黄棕色(湿,10YR5/8),重砾质砂质壤土,单粒状结构, 松 散,植物根系极少,砾石多,pH6.0。 4. 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现多为林地和草地,部分已开垦为农用耕地。耕地 的特点是:易耕作,适耕期长,早春地温回升快,土性热,有利苗期生长,存在的 问题是土体较薄,耕作层浅,质地粗,砾石含量高,漏水漏肥,易干旱;土壤肥力 水平低,严重缺磷,作物生长中后常出现脱肥、早衰现象,影响产量;另外,所处 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一般中度片蚀。目前该土种适种作物窄,多以谷子、糜子 、小豆、绿豆、花生、甘薯等为主,也有种植高梁的,但产量较低, 亩产只有100 —150kg。另外,不适种玉米、大豆,种植大豆不分枝或少分枝, 种植玉米植株矮 小瘦弱,空秆率高。今后利用改良方向,要修筑坡式梯地,实行等高种植,在坎埂 上栽植灌木林带,防止流水冲刷;采用深松、深翻等办法,加厚耕层厚度,增强蓄 水保肥能力;增施农肥和磷肥,培肥地力;坡度大15°的要退耕种草,造林,以草 保土,以林养草。目前未开垦的土壤自然植被多为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和榛子灌林 丛等,以及较大面积的人工蚕场,为辽宁柞蚕放养的重要基地。今后应搞好封山育 林,加强水土保持,重视有计划地间伐和再造工作;同时适当发展柞树,人参,山 楂等经济作物,但要注意水土流失。
分布和地形地貌
低山丘陵中、上部
面积(公顷)
849,600
面积(万亩)
1274.4
母质
花岗岩、片麻岩等风化残坡积物
剖面构型
A—(Bt)—Cu型
有效土体深度
35—55cm
主要性状
质地为砂质壤土—砂质粘壤土,砾石含量在10% 以上,土壤呈微酸性反应。(Bt)层粘粒含量稍高于A层,粘化值1.15, 无明显新生体的积聚,阳离子交换量14me/100g土左右。
土壤障碍因子
质地粗,砾石含量高,漏水漏肥,易干旱
生产性能
该土种现多为林地和草地,部分已开垦为农用耕地。耕地的特点是:易耕作,适耕期长,早春地温回升快,土性热,有利苗期生长,存在的问题是土体较薄,耕作层浅,质地粗,砾石含量高,漏水漏肥,易干旱;土壤肥水平低,严重缺磷,作物生长中后常出现脱肥、早衰现象,影响产量;另外,所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一般中度片蚀。目前该土种适种作物窄,多以谷子、糜子、小豆、绿豆、花生、甘薯等为主,也有种植高梁的,但产量较低
土地利用
灌木林,旱地,其他草地
典型剖面景观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典型剖面高程 典型剖面地点年均温 典型剖面年降水(mm) 详细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土种名称 发生层次名称 发生层序号 层次相对厚度(cm) 质地 详细

统计剖面理化性质
省名 土种名称 发生层名称 质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