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土种名称
飞砂土
描述
1. 归属与分布 飞砂土,属于潮土亚类潮砂土土属。主要分布于苏、 皖黄泛区废 黄河古道两岸的高滩地和黄泛决口冲积扇上端,以及砂河两岸的砂头高地,海拔由西端萧 县、砀山的40m以上,向东逐渐降低至滨海仅5—6m。面积73.6万亩(耕地占30万亩),其中 江苏54.3万亩,安徽19.3万亩,以丰县、沛县、萧县、砀山等县面积最大。 2. 主要性状 该土种发育于黄泛冲积物母质,剖面为A11—A12—C型。通体石灰反 应强烈,碳酸钙含量为6—7%,pH8.0以上。其特点是砂、瘦、旱。通体为砂质壤土或砂土 ,属均质型。砂粒含量占70—80%,其中粗砂含量占到一半左右;颗粒粗,单粒状, 结持性弱。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小于5me/100g土,养分贫乏。据49个样品分析,耕层有机质 含量只有0.41%,碱解氮40—50ppm,速效磷3ppm,速效钾40—50ppm。 3. 典型剖面 采自涟水县城南果园二大队二小队,梨园地,海拔13m,母质为黄泛 冲积物。年均温14.1℃,年降水量1014mm,无霜期213天,≥10℃积温4598℃。 A11层: 0—15cm,浊黄棕色(10YR 5/3.5),砂土,单粒状结构,松,有少量小螺壳, 石灰反应强,pH8.2。 A12层: 15—35cm,浊黄棕色(10YR 5/2.5),砂土,块状结构,稍紧, 石灰反应强, pH8.7。 C层: 35—100cm,浊黄棕色(10YR 5/2.5),砂质壤土,中块状结构,稍紧,石灰反应 强,pH8.9。 4. 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养分贫瘠,砂性重,保肥、保水能力极差。 旱天跑土飞 砂,幼苗易遭埋没或裸露地表,难立苗;土壤热容量低,土温升降快,春末夏初遇干旱季 候风,作物易遭灼伤,造成小麦瘪熟减产。飞砂地作物苗势弱,易早衰,产量低而不稳。 目前以麦—甘薯或麦—玉米轮作占40%以上,在较高的施肥水平下,麦子能亩产150kg,玉 米能产240kg左右。针对其低产因素,改旱作为果林,防风固砂。通过农田林网化, 栽植 农田防风林和梨、苹果、葡萄果园,基本无砂暴危害,成为淮北主要水果生产基地。如安 徽萧县葡萄、砀山酥梨与苹果等名优水果,年产量达20多万吨,仅砀山县每年增加经济收 入8000多万元;江苏丰县在大砂河地区发展日本富士苹果,品质好,产量高,亩产值1000 —2000元,今后应大力发展。
分布和地形地貌
苏、 皖黄泛区废黄河古道两岸的高滩地和黄泛决口冲积扇上端,以及砂河两岸的砂头高地,海拔由西端萧县、砀山的40m以上,向东逐渐降低至滨海仅5—6m。
面积(公顷)
49,066.67
面积(万亩)
73.6
母质
黄泛冲积物
剖面构型
A11—A12—C型
有效土体深度
主要性状
通体石灰反应强烈,碳酸钙含量为6—7%,pH8.0以上。其特点是砂、瘦、旱。通体为砂质壤土或砂土 ,属均质型。砂粒含量占70—80%,其中粗砂含量占到一半左右;颗粒粗,单粒状, 结持性弱。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小于5me/100g土,养分贫乏。
土壤障碍因子
养分贫瘠,砂性重,保肥、保水能力极差。
生产性能
该土种养分贫瘠,砂性重,保肥、保水能力极差。 旱天跑土飞砂,幼苗易遭埋没或裸露地表,难立苗;土壤热容量低,土温升降快,春末夏初遇干旱季候风,作物易遭灼伤 ,造成小麦瘪熟减产。飞砂地作物苗势弱,易早衰,产量低而不稳。目前以麦—甘薯或麦—玉米轮作占40%以上,在较高的施肥水平下,麦子能亩产150kg,玉米能产240kg左右。针对其低产因素,改旱作为果林,防风固砂。通过农田林网化, 栽植农田防风林和梨、苹果、葡萄果园,基本无砂暴危害,成为淮北主要水果生产基地。如安徽萧县葡萄、砀山酥梨与苹果等名优水果,年产量达
土地利用
旱地、果园
典型剖面景观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典型剖面高程 典型剖面地点年均温 典型剖面年降水(mm) 详细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土种名称 发生层次名称 发生层序号 层次相对厚度(cm) 质地 详细

统计剖面理化性质
省名 土种名称 发生层名称 质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