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土种名称
砂泥土
亚类名称
灰潮土
土类名称
潮土
描述
1. 归属与分布:砂泥土,属灰潮土亚类浅潮泥土土属。 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安庆、 池州、黄山、宣城、芜湖等地市,地处河流两岸冲积平原的带状稍高地带。面积89.4万亩。 2. 主要性状:该土种母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地下水位1.0—1.5m,1m土体内无砂 粘夹层,剖面为A—Cu 型 。土壤质地均一,为粘壤土或粉砂质粘壤土,容重、 孔隙度分别 为1.28g/cm3和53.6%。耕层棕灰色或浊黄色,粒状至团块状结构,心底土层呈块状结构, 结构体面上有少至中量锈纹、锈斑。土壤呈微酸至中性,pH5.5—6.9 , 盐基饱和度大于 70%,保肥能力中等,阳离子交换量8—15me/100g土。据724个样品分析,有机质1.32% , 全氮0.085%,速效磷14ppm,速效钾84ppm;有效硼为0.12ppm,有效钼为0.11ppm(n=4) , 均低于其临界值0.50ppm和0.15ppm,属极缺。 3. 典型剖面: 采自泾县大园乡,青弋江冲积平原,海拔50m,1m以内未见地下水, 山河冲积母质。年均温15.7℃,年降水量1553mm,无霜期240天,≥10℃积温4976.6℃。 A11层: 0—14cm,浊黄色(湿,2.5Y 6/3),粉砂质粘壤土,屑粒状结构,疏松,多量 根系与孔隙,pH5.5。 A12层: 14—22cm,浊黄色(湿,2.5Y 6/3),粉砂质粘壤土,碎块状结构,稍紧, 少 量根系与孔隙,pH5.7。 Cu1层: 22—72cm,灰色(湿,10Y 5/1),粘壤土,块状结构,有少量灰斑和棕黄色锈 纹斑,pH6.6。 Cu2层: 72—100cm,灰橄榄色(湿,5Y 5/2),粉砂质粘壤土,大块状结构,有中量灰 斑及锈纹斑,pH6.5。 4. 生产性能综述: 该土种耕性好,适耕期8—10天,“夜潮”现象明显,肥劲较平 稳,作物长势较好,产量高。目前多为小麦—甘薯、小麦(油菜)—棉花轮作套作,一般年 亩产小麦150—200kg,油菜籽70—90kg,皮棉75—90kg,甘薯1500—2000kg。今后利用改 良上应采取:①增施有机肥,合理配施氮、磷、钾肥,适当喷施或基施硼、钼肥;②合理 轮作换茬,适当增加瓜菜类作物的种植,扩种绿肥,实行粮(棉、油)与豆类、绿肥等作物 的隔年轮作,以保持地力常新。据调查,棉花套种夏季绿肥是解决棉花当家肥的有效途径 之一。1977—1980年宣州市杨林乡方村,8亩棉田套种柽麻,播后44天亩产柽麻鲜草900kg, 翻压入土作棉花的当家肥,年亩增皮棉29%。
地形地貌
安徽省安庆、池州、黄山、宣城、芜湖等地市,地处河流两岸冲积平原的带状稍高地带。
面积(万亩)
89.4
母质
近代河流冲积物
剖面构型
A—Cu 型
有效土体(cm)
主要性状
土壤质地均一,为粘壤土或粉砂质粘壤土,容重、 孔隙度分别为1.28g/cm3和53.6%。耕层棕灰色或浊黄色,粒状至团块状结构,心底土层呈块状结构,结构体面上有少至中量锈纹、锈斑。土壤呈微酸至中性,pH5.5—6.9 , 盐基饱和度大于70%,保肥能力中等,阳离子交换量8—15me/100g土。
农化性质
据724个样品分析,有机质1.32% ,全氮0.085%,速效磷14ppm,速效钾84ppm;有效硼为0.12ppm,有效钼为0.11ppm(n=4) ,均低于其临界值0.50ppm和0.15ppm,属极缺。
土壤障碍
生产性能
该土种耕性好,适耕期8—10天,“夜潮”现象明显,肥劲较平稳,作物长势较好,产量高。目前多为小麦—甘薯、小麦(油菜)—棉花轮作套作,一般年亩产小麦150—200kg,油菜籽70—90kg,皮棉75—90kg,甘薯1500—2000kg。今后利用改良上应采取:①增施有机肥,合理配施氮、磷、钾肥,适当喷施或基施硼、钼肥;②合理轮作换茬,适当增加瓜菜类作物的种植,扩种绿肥,实行粮(棉、油)与豆类、绿肥等作物的隔年轮作,以保持地力常新。据调查,棉花套种夏季绿肥是解决棉花当家肥的有效途径之一。1977—1980年宣
土地利用
旱地
耕层养分
土地利用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全钾(%) 详细

耕层速效微量元素
有效锌(mg/kg) 有效铜(mg/kg) 有效硼(mg/kg) 有效钼(mg/kg) 有效铁(mg/kg)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