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县市
大连
省份
辽宁
土种名称
大西岔山黄土
土类名称
棕壤
亚类名称
棕壤
俗名
硅铝质棕壤
描述
分布和地形地貌
该土种主要分布在大连、本溪、锦州、抚顺、鞍山、营口、沈阳等地区,石质丘陵的中部,目前为林地和草迆。面积63.4万亩,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0.31%
面积(公顷)
42533.333333
面积(万亩)
63.8
母质
花岗岩、片麻岩等硅铝质岩类风化残积物
剖面构型
A-B-BC
有效土体深度
主要性状
大西岔山黄土是棕壤地带内的山地森林土壤,自然植被多为次生落叶阔叶林,也有部分人 工针阔混交林。成土母质为花岗岩、片麻岩等硅铝质岩类风化残积物。该土种在棕壤化成土 过程的作用下,形成了典型棕壤的剖面特征,全剖面呈棕色,无石灰反应。土壤在残积粘化和淀积粘化的双重作用下,淀积层发育完整,粘粒的含暈明显高于腐殖质层,粘化率为1.52,结构为块状,结构面附有铁锰胶膜及二氧化硅粉末等新生体。据统计淀积层平均出现在16厘米处,其厚度平均为44厘米。另外,该土种由于受温度低、湿度大的气候条件影响,土壤生物累积过程明显,表土层形成了腐殖质层,粒状结构,暗棕色,有机质含量高。腐殖质层 厚度小于厘米,属于薄层,一般在12-19厘米之间,平均为16厘米。淀积层之下为岩石半风化的母质层,其中含有大量石英结晶砂粒,平时坚硬,用力即散。
土壤障碍因子
生产性能
1.生产性能 大西岔山黄土土体比较厚,质地轻,透永性能较好,很适宜树木生长,树势繁茂,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含量大于2%,养分比较丰富。但是部分地区,由于山势较陡,地面坡度大,水土流失较产重,树木长势差,郁闭度小,.腐殖质层薄,有机质查量低于2%。 2.改良利用 该土壤的利用方向,主要应用于林业生产。在东部山区应注意搞好林木的抚育和更新改造,大力营造红松、落叶松、沙松、水曲柳等优质闻材林,逐步把这一地区建设成为辽宁省的用材林和水源涵养林基地;在辽东半岛地区应搞好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特别要注意搞好柞蚕场的改造和更新,逐步向柞蚕放养园田化的方向发展,以防止水土流失;在辽西低山丘陵地区,把造林和防止水土流失放在第一位,同时搞好封山育林、种草,提高植被覆盖度,以保持水土。
土地利用
典型剖面景观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高程 典型剖面地点年均温(℃) 典型剖面年降水 详细

典型剖面发生层
发生层名称 发生层序号 发生层厚度(cm) 发生层质地 详细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发生层次名称 发生层序号 层次相对厚度(cm) 有机质(g.kg-1)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