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和地形地貌
该土种主要分布于铁岭、大连、抚顺、本溪、鞍山、朝阳、阜新、沈阳等市的石质低山丘陵中上部。目前已部分垦为耕地,其余为林地和草地。面积为72.8万亩,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0.35%,其中耕地面积为10.9万亩,占该土种面积的14.97%,占全省耕地面积的0.141%。
主要性状
大碾糟石土发育在玄武岩、安山岩等第三纪火山喷出岩类风化物上,是棕壤地带内的低山丘陵土壤。全剖面砾石含量较高,无石灰反应,层次分异不明显,淀积层发育微弱,处于棕壤发育的初期阶段。该土种剖面基本土层由表土层(A)、弱淀积层(B)和母质层(C)组成。土体厚度大于30厘米,小于60厘米,属于中层土壤。据剖面统计,该土种多数 剖面土体厚度在35—50厘米之间,平均厚度为42厘米。
表土层质地偏粘,多为砂质粘壤土或壤土,土体中含有较多半风化的岩石碎屑物,通常砾石含量在10%左右。表土层的厚度平均为21厘米,腐殖质积累较多。淀积层发育不明显,并多出现在土体21厘米左右,其厚度平均为21厘米,质地比表层稍粘,粘粒的含量比表层增加3个百分点,粘化率力1.16,具有微弱的粘化现象,无明显的铁、锰胶膜新生体的积聚。
生产性能
1.生产性能 该土种土层稍厚,表层质地砂、粘适中,砾石含量较多,耕作时仍出现打铧跑犁现象,养分含量较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目前该土种多种植玉米、高梁、大豆、谷子等作物,但产量变化幅度大。辽东地区亩产玉米150一200公斤,辽西地区降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作物产量,亩产玉米100一150公斤,属于低产土壤。另外,林地自然植被有柞树、色木、桦树、油松、落叶松、黑松、曲柳和榛子胃、胡枝子等乔灌树种,林下生长多种野生杂草,长势旺盛,覆盖度高。但辽西地区,由于人为过度砍伐、放牧,地表长有稀疏的小灌木及荆条、酸枣、羊胡子、黄白草等草灌群落,长势较弱,覆盖度低。
2.改良利用
①坡度大于10度的坡耕地,要停耕造林、种草、栽果。如辽西地区可种植牧草发展山楂、大枣等。
②小于10度缓坡耕地,首先要修筑坡式梯田,采取等高种植,防止水土流失继续恶化。其次增施农肥,合理施用化肥,调整氮、磷、钾比例,做到科学施肥。第三搞好轮作倒 茬,建立粮草轮作和间作制度,做到用养结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第四适地适种充分发挥土壤肥力,辽北地区以种植玉米、大豆为主,辽西地区种植高梁、谷子、杂粮等为宜。
荒山林地要搞好封山育林工作,着重发展针阔混交林及板栗、核桃、文冠果、山楂等。在侵蚀较严重的辽西地区以种草力主;发展畜牧业,同时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如挖鱼鱗 坑、竹节壕等。
典型剖面景观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
高程 |
典型剖面地点年均温(℃) |
典型剖面年降水 |
详细 |
典型剖面发生层
发生层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发生层厚度(cm) |
发生层质地 |
详细 |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发生层次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层次相对厚度(cm) |
有机质(g.kg-1)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