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和地形地貌
分布于吉林省中部波状起伏台地,海拔200〜240m。集中分布于哈大铁路沿线的德惠、榆树、长春市郊、公主岭、梨树等 10个县(市)。总面积255.3万亩,占本土属面积的17.8%,其中耕地面积206.7万亩,占本土种面积的81%。
主要性状
主要性状肥黑土母质即第四纪黄土状粘土沉积物。剖面构型为A1—B—C型。土体深厚,一般都> 100cm,暗灰至棕灰色,质地以壤质粘土为主,近中性反应,PH6.2—7.5,通体无石灰反应。A1-1-A1层厚度50~100cm之间,色深暗,结构性好,多为粒状及小团块状,水稳性团聚体,疏松多孔容重小,持水量大,可见少量棕黑色铁锰结核;过渡层(AB)椋灰色,粘壤土,团块状,腐殖质呈舌状向下延伸,可见铁锰结核及鼠穴;淀积层(B)淋溶淀积作用较弱,粘粒含量稍高于A1层,多为棱块状结构,结构体表面可见铁锰胶膜及白色二氧化
土壤障碍因子
该土种虽无明显障碍因素,但其自然肥力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表现在耕层腐殖质含量明显减少,腐殖质层厚度渐趋浅薄,因而导致土壤理化性质也在变坏。
生产性能
生产性能综述肥黑土是吉林省高产土壤之一,础肥力高,保水保肥性能好,适种范围广,粮食产量高,玉米亩产400~500kg。目前绝大部分垦为农田,垦殖率最高。该土种虽无明显障碍因素,但其自然肥力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表现在耕层腐殖质含量明显减少,腐殖质层厚度渐趋浅薄,因而导致土壤理化性质也在变坏。改良利用方向,首先以保护为主,防止土壤侵蚀,控制水土流失;其次是培肥土壤,增加有机物料的投入,如施用优质农肥,改良传统耕作习惯,推行秸秆和根茬还田等措施,实行新农作制,以不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典型剖面景观
典型剖面采集地点 |
高程 |
典型剖面地点年均温(℃) |
典型剖面年降水 |
详细 |
典型剖面发生层
发生层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发生层厚度(cm) |
发生层质地 |
详细 |
典型剖面理化性质
发生层次名称 |
发生层序号 |
层次相对厚度(cm) |
有机质(g.kg-1) |
详细 |